作者 Nitin Nair
學術期刊收到的論文投稿與日俱增,期刊編輯與回覆必須要花費更多寶貴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稿件,他們的壓力也無形中增加不少。現行的制度下,這些負責審稿的學術專家是自願閱讀、思考並提供意見給期刊收到的投稿論文。
有很多作者把還處於草稿階段的論文給投了出去,希望審稿人的意見能夠幫助他們把文章水平修改至可供發表,雖然這看似是可行的策略,殊不知在科研界可行不通,這樣的版本完全不達發表標準。
首先,找出審稿人認為的主要問題:評審意見是否都針對研究方法?還是質疑你解釋研究結果的方式?你是否有其他的數據能加進論文支持你的論點?一旦釐清評審認為的主要問題,就能繼續進行下一步,撰寫回覆。
對大部分的作者來說,通過同行評審這關才是重點,而不是獲得建設性意見。但若作者收到拒稿信後採取防衛性的態度並進而忽略評審意見,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許多作者幾乎不修改稿件就直接投稿到同領域的另一間期刊。然而,很多時候期刊是邀請同一群人來審稿,而這篇文章很有可能被同一個人審到,於是乎,這些自願擔任審稿人的評審專家的審稿意願會下降,因為作者根本不理睬他們的建議。
對審稿人來說,作者應該修改並加強自己的論文直到符合發表水平為止,還有,在收到審稿意見與期刊編輯回覆後,作者在交回之前應該仔細思考如何根據意見改進論文。
原文出於David Hirshleifer、G. William Schwert和Kenneth J. Singleton合著的Joint Editorial on Advice for Authors (作者分別是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Journal of Finance 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