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編修, 論文校對, 論文修改, 論文翻譯, 期刊發表, 摘要翻譯
同儕審閱:作者該知道的大小事 What is Peer-review? The Basics and Guidelines for Authors
首頁 » 作者資源 »同儕審閱:作者該知道的大小事
Eddy博士將解釋國際期刊出版的基本知識,與您分享他作為一名研究員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他會不定期撰寫有關期刊出版的重要內容。請閱讀Eddy博士分享如何成功發表論文的技巧。


同儕審閱:作者該知道的大小事
作者 Sneha Kulkarni 甚麼是同儕審閱?它是怎麼來的? 許多剛開始研究生涯的人通常會想,『Peer-Review 同儕審閱』到底是甚麼,簡單來說,同儕審閱是由某領域的專家對研究進行評估和評價。同儕審閱機制被許多國家視為科學研究發表的重點,幾乎所有的知名期刊都採用,他們相信透過同儕審閱可以確保論文的品質。雖然在科學研究期刊發行的初始就一直有不同形式的發表前評審存在,現今的同儕審閱過程是隨著時間逐漸形成的,早先接受或拒絕論文的決定完全由期刊編輯決定,不過在20世紀初時,科學開始變得越來越精細,研究人員開始探索較精確狹窄的科學領域,期刊編輯在判斷研究是不是值得發表時開始遇到困難。除此之外,隨著科學研究人員數量的增加及其對科學研究職涯、工作、基金等需求,論文的產出數量也隨之激增,催生出像同儕審閱這樣的機制。

同儕審閱在科學研究中的角色是甚麼? 同儕審閱因為有學科專家仔細檢查新研究的內容,所以能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聲譽。這道程序能幫助期刊編輯決定論文是否值得發表,同時也是一個由專家提供建議的機制。要瞭解同儕審閱,就一定要知道期刊編輯部的決策過程,同儕審閱者不能直接決定論文的接受或拒絕,僅能建議編輯如何決定。在同儕審閱期刊,論文決策權全在期刊編輯或是編輯部手上。

同儕審閱有哪些類型? 不同的期刊根據各自的需求採用的同儕審閱方式各有不同,有單盲、雙盲和開放同儕審閱等,最近有一些期刊開始嘗試發表後同儕審閱,藉此淘汰不好的科學。雖然評審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背後的用意都是一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驗證科學並確保發表的科學研究具有國際影響力。

如何應對同儕審閱? 所有作者都知道,發表一篇論文不是一蹴可幾,在論文隨著一封合適的投稿信遞交給期刊後,通常要等幾個禮拜才會收到期刊回覆,很少有論文在沒有任何修改的情況下被接受發表,大部分的論文都需要根據評審的意見進行幾輪的修改,直到期刊認為論文達到發表水平為止。同儕審閱員可以建議修改的程度,從語言潤色程度的小修 (Minor revision) 到補做實驗這類的大修 (Major revision)。由於期刊不會接受沒有完善處理同儕審閱意見的論文,所以作者要謹記回覆同儕審閱意見的一些準則:像是仔細有禮的回覆等,作者不必完全同意審稿人提出的所有修改意見,但應該提出有證據的反駁,作者可以參考再投稿時的技巧,讓論文更快進入出版階段。

同儕審閱機制有甚麼問題? 同儕審閱固然有它的好處,同時也有一些缺點,像是決策延遲、審稿人有偏見、剽竊、個人或專業上妒忌等等。此外,雖然同儕審閱整個過程沒有金錢交易,卻帶有許多隱藏成本,最主要的成本是審稿人花在審閱論文的時間,還有期刊編輯花在安排審稿人的時間。審稿人並不會從這項工作中獲得報酬,所以學術界人員間對同儕審閱究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還是責任存在分歧意見。

這個機制的終極目標是確保高品質的科學獲得發表,因此作者應該理解同儕審閱扮演的關鍵角色,將同儕審閱視為能夠改善論文品質的絕佳機會。


關於意得輯

意得輯專為研究學者及各類學術單位提供英文編修以及期刊發表協助服務,我們在台灣、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上海、新加坡和印度均設有辦事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編修團隊,為提供專業語言協助服務公司中的領導權威。